《魔兽世界》的初次亮相(上)
2001年8月29日,暴雪向游戏媒体和Fans站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通知将于周日(9月2日)在伦敦举办的ECTS开幕日上宣布一款新游戏。随后,暴雪官方网站上放出了一个名为“imagination”的新游戏预告页,一幅类似太空拍摄的星球场景出现在人们面前——“每个传奇背后都有一个充满幻想的瑰丽冒险”。
ECTS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电子娱乐展会,外界称为欧洲的E3游戏展——虽然这个展会已在2005年寿终正寝,但是在当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也就是在 2001年,欧洲游戏开发者大会选择了在ECTS同期举行,足见当时游戏业对这个展会的重视。由于欧洲是英语系游戏重要的市场,因此暴雪对ECTS一直十分重视,1999年《魔兽争霸3》的首次公布便是在ECTS之上,而这次所谓的新游戏应该也是同等量级的重要作品。
于是外界纷纷对即将公布的新游戏展开预测,一些玩家希望是《星际争霸2》,另外一些玩家则希望是《暗黑破坏神》的新作,甚至有业内人士从前id Software员工John Cash离职加入暴雪这一迹象分析出暴雪可能将要公布一款FPS游戏。除此之外,技术人士和黑客们则对预告页面的提示进行破解,对图片进行臆测,以期能够发现一些有关新游戏的蛛丝马迹——几年之后《暗黑破坏神3》公布前的预告页面也再次上演了这一场景。
在这些预测中,一些权威媒体都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星际争霸2》——魔兽争霸3已经公布尚未问世,暗黑破坏神2刚刚发售一年尚需要玩家消化且战网正是如火如荼,只有1997年发售的《星际争霸》迟迟未有新作工作。
不过2天后一封提前外泄的暴雪内部邮件则打乱了人们的预想。
这封邮件的主题便是关于暴雪即将在ECTS上公布的新游戏,而这款新游戏的名字并不是《星际争霸2》,而是叫做《魔兽世界》。
根据这封以官方口吻写的新闻邮件介绍,《魔兽世界》是暴雪基于《魔兽争霸》系列背景所开发的网络游戏,“具有惊人的3D图形和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允许数千名玩家一起冒险。游戏允许数千名玩家一起冒险,并在史诗般的情节中深入熟悉的土地,与外域归来的传奇英雄一起展开冒险之旅。”
可以想象的是,这则内部邮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玩家质疑其真实性,毕竟当时《魔兽争霸3》已经公布数年还未发售,暴雪同时开发两款“魔兽争霸”题材的游戏可能性并不大;而另外一些半信半疑的玩家则对暴雪放弃单机游戏的巨大市场而去开发一款网络游戏表示不解和不满——毕竟在当时,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还非常小,远未像今天这样壮大。
邮件泄露的8月31日当天,暴雪放出了一个名为“Dawn”的新的预告页,在晨曦笼罩的远山下写道:“揭开黑暗的面纱迎接新的黎明(As the veil of darkness gives way to a new dawn... )”。这个时候,从预告页的奇幻画面风格上几乎可以猜测暴雪即将公布的游戏很有可能就是泄露邮件中所提到《魔兽世界》。
当晚,游戏网站Bluesnews发现暴雪已经注册了worldofwarcraft.com的域名,而该域名直接跳转到暴雪新公布的这个预告页——这几乎给质疑之前内部邮件真实性的讨论画上了一个句号,《星际争霸》和《暗黑破坏神》爱好者对此失望不已,而《魔兽争霸》的玩家们更希望暴雪能让已经公布了4 年的《魔兽争霸3》能早些面世,而不是同时开发两款魔兽游戏。
9月1日,名为“Discovery”的第三个预告页上线,阳光的映照下,“重新发现古代世界和永恒的危险(Ancient worlds and timeless dangers are rediscovered... )”。尽管发布会还没召开,但是内容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太多人期待这款即将正式公布的网络游戏。
人们并不知道,即便在正式公开之前,在暴雪内部对于《魔兽世界》的开发团队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魔兽世界》的初次亮相(中)
时间到了9月2日中午,受暴雪邀请而来的媒体记者和嘉宾云集在伦敦excel会展中心的报告厅前,等待暴雪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发布会依然是封闭式,只有接到邀请函的人才有资格进入会场——暴雪希望能够保持真相最终揭开前的神秘性,以钓足所有人的胃口。
12时15分,大门正式开启,记者和嘉宾们鱼贯而入,迎接他们的是暴雪全球营销副总裁Bill Roper熟悉的身影。相比暴雪三位创始人的低调,Bill Roper十分活跃,频繁出席于各大游戏展会和社交场所的Roper是媒体记者和游戏玩家最常见到的暴雪高层。对于之前的所谓内部邮件泄露事件和三次预告,坊间便猜测是Roper亲自策划的一场营销,借星际和暗黑等游戏的人气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以及对暴雪这款新游戏的关注。
发布会很快开始,Roper走上讲台,以浑厚的男中音向与会的众人介绍发布会的主题。在回顾了暴雪以往在《魔兽争霸》以及《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三款当家游戏过去的辉煌成绩后,发布会进入主题——暴雪曾经承诺的网络游戏。在Roper的介绍下,现场的大屏幕随即开始播放早已准备好的《魔兽世界》宣传视频。与2004年正式公布时的宣传视频相比,这段颇具写实风格的视频虽然略显粗糙,但是依然给现场的观众带来震撼。
“在强大王国的城门之外,是一片广袤荒芜的土地。充满荣耀的世界,神秘的世界,危机四伏的世界——这就是魔兽世界。”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雄浑的配音,《魔兽世界》正式公布。
尽管在现场的多数人在发布会之前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知晓了这个消息,但是四下依然传出一些惊呼声。Roper对现场并不热烈的原因心知肚明,于是又开始介绍一段游戏内的录制视频。和宣传视频不同,这段视频完全由工作人员利用试玩版的游戏录制而成,展示了绚丽的游戏场景和两个可控制的种族:人类与兽人之间捉对厮杀以及与怪物的战斗场景。Roper公布暂时确定的新种族有三个,除了人类与兽人之外还有牛头人,一个牛头人身的物种。牛头人萨满的形象在之前的宣传视频中业已亮相,但是在这段录制的视频中仅仅只是么亮相,并没有太多的资料。
这段视频的场景主要由西部荒野、暮色森林和荆棘谷组成,这也是开发团队最先完成的几个地图,是这个内部版本联盟和部落玩家的新手区。玩家的战斗对象则包括豺狼人、瘟疫亡灵、骷髅守卫等,以及分属不同阵营的玩家。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包括兽人、豺狼人在内的一些模型和正式公布时都有很大的不同,而游戏界面更是与暗黑2一脉相承,直到Alpha测试时期的版本才有所改变。
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Bill Roper介绍了《魔兽世界》这款游戏的主要特点:作为一款3D游戏,玩家可以通过镜头的缩放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之间切换;玩家能够组成团队一起探险;游戏拥有复杂的任务和直观的战斗系统;以及便于任何玩家上手的操作性等等。
荆棘谷是第一个完成的大型丛林地图,暴雪官方放出的第一张画面即是这张荆棘谷竞技场画面
展示完毕后,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毫无意外地,记者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对网络游戏市场份额的一个质疑,Roper避重就轻地表示WOW除了是兑现制作一款魔兽题材网络游戏的承诺外,相比现有的网络游戏有了一定的改进,相信会成为MMORPG玩家的首选。而当有记者提出为什么不开发《星际争霸2》这个问题时,Roper则表示同时开发两款魔兽题材的游戏可以实现协同作用,同时他们认为魔兽争霸的世界设定非常适合开发成网络游戏,相信WOW能够成为一款超越星际争霸的经典作品。
在剩下的提问环节里,Roper对开发成本的问题不置可否,重点回答了关于游戏本身的一些问题。通过Roper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最初版本的《魔兽世界》界面和战斗模式都和《暗黑破坏神2》比较接近,游戏引擎自《魔兽争霸3》的引擎进化而来,支持3D缩放,玩家可以通过缩放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之间切换;除了目前公布的3个种族外还将加入更多新的可选种族,不过一切还没有定论;玩家与玩家的PVP对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等等。
提问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魔兽世界》的详细发售时间,现场的记者都发出善意的笑声,Roper则一脸苦笑着表示作为暴雪员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即便给出明确的时间也难免不生变故。Roper表示《魔兽世界》这款游戏已经开发了一年多,已经颇具雏形,并开玩笑说肯定会在这个千禧年内上市。
3年之后的2004年11月,《魔兽世界》正式上市,而Bill Roper已经离开了暴雪。
《魔兽世界》的初次亮相(下)
Roper的提问环节结束后,发布会进入试玩环节。让人惊讶的是,暴雪竟然在甫一公布之际便在现场准备了3台装有游戏内部测试版的电脑供记者试玩。
为记者们提供试玩帮助的是《魔兽世界》开发团队成员Mark Kern。在《魔兽世界》上市并大获成功之际,作为游戏开发主管的Mark Kern却和美术主管William Petras在内的9名暴雪员工一同离开了暴雪,创立Red 5工作室。
在《魔兽世界》诞生的过程中,Mark Kern和Allen Adham是早期最为重要的人物。虽然后来《魔兽世界》的制作团队集中了暴雪全部的精英和外界招募的很多人才,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2003年《冰封王座》上市后才加入开发的,而在此之前,Mark Kern是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下进行了3年的开发工作。在游戏中有一件36级的蓝装克恩印记,即是暴雪为Mark Kern而加入的一个彩蛋。
此时的界面仍然沿袭暗黑2
在Mark Kern的协助下,现场的记者们开始了试玩。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启动界面可以看到Battle.Net的背景登录框,说明暴雪将游戏与战网紧密结合的想法早在设计之初便已经有了。当时正是Battle.Net高速发展之际,坐拥数百万的注册用户和十余万在线活跃用户,这些用户对网络联机功能的需求和网络游戏用户的需求颇为一致。到了2002年的时候,Battle.Net的注册用户超过了1000万,但是各种因战网而产生问题也随之而来:作弊、私服、诉讼等等,导致Battle.Net的活跃人数大减,因此暴雪在2004年正式推出《魔兽世界》的时候并未按照最初的预想将WOW纳入战网的体系,直到Battle.Net 2.0问世才得以实现这一酝酿多年的计划。
登录之后,进入人物选择界面,此时虽然只有三个可选种族:但是每个种族的模型都比较精致,而选择人物时事外观的细节设置,在当时也算是一个为人称道的细节。这种细节的定制可以使玩家的形象特色鲜明,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当时很少有网络游戏能够做到。
2001年的欧美网络游戏市场,最辉煌的依然是UO和EQ,但是WOW的人物模型比这两款网络游戏要更加细致和卡通化,所以这个角色形象定制功能可以说让人眼前一亮。当记者们在赞叹声中选择好人物进入游戏后,游戏中的场景更是让人惊艳。
豺狼人和鱼人最初的模型更加原始
进入游戏后,映入试玩者眼前的便是出生区域西部荒野的风光。此时卡利姆多大陆的地图还没有开发完毕,艾泽拉斯也仅仅完成了一些低等级区域的地图设计,因此试玩版本主要在西部荒野、暮色森林和荆棘谷几个地图。与其他一些游戏单纯依靠华丽的风景来渲染画面的效果不同,《魔兽世界》中西部荒野的荒凉别有一番风味:废弃的农庄,荒芜的土地,蔚蓝的海水和远处的灯塔,恢弘的效果让现场的媒体记者赞叹不已。
西部荒野
由于这个试玩版中的区域并不大,因此试玩者的体验主要是体验游戏的基本操作和打怪。此时的界面UI和暗黑2十分相似,因此操作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而对暴雪来讲,尽管此时的游戏主线背景和美术风格还未最终确定,但是有一点核心要素是贯彻整个《魔兽世界》开发始终的,那就是保证任何玩家都能轻易上手。
试玩版也有任务的设计,试玩者可以通过在有限的几个地图:西部荒野、夜色镇、荆棘谷、艾尔文森林间的任务往返,领略截然不同的风情,同时体验游戏中的故事。不过在2001年,《魔兽世界》的任务和剧情设计远未达到后来的高度,暴雪对此也并不十分重视。
艾尔文森林,建筑的模型仍然比较粗糙
暴雪对任务和剧情的态度直到开始测试后才有所转变。在2002年的Alpha测试之前,暴雪并不认同像《无尽的任务》那样复杂而庞大的任务系统,只是希望依靠初始区域的人物了解游戏的操作和系统,而当玩家走出初始区域后,任务便不那么重要——玩家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游戏区域来进行升级,很像 Battle.Net上暗黑2的Farm。不过这一设定在Alpha测试中饱受诟病,暴雪发现与漫无目的的升级相比,玩家更希望有任务能够指引自己的目标。于是暴雪才开始将《魔兽世界》设计成一款任务和剧情导向的网络游戏。
由于现场机器较少,因此每个人的试玩时间并不长,但是就在这很短的时间里,《魔兽世界》完成了自己的初次亮相,此时的《魔兽世界》虽然仅是一个雏形,但是在游戏中展示的丰富细节已经让记者们印象深刻,不过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款游戏将成为日后网络游戏一个标杆作品,成就远超UO和EQ的辉煌。
游戏公布后Computer Gaming World的封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