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将死 第三方应用程序永生?

作者: 2011/5/9 10:15:47

  手机浏览器将死,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永生?

  这首先是个伪命题,因为浏览器就是一个APP。但往往伪命题有其存在的理由。

  李志军是东方航空公司信息部电子商务部经理,在参与本刊关于“手机浏览器是否被边缘化”的微博话题讨论时,他甚至有些义愤地说:“手机上浏览器不可能被边缘化,很明显的道理,还需要辩来辩去么?航空公司纷纷去开发客户端,也是一种被误导。”作为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变革者,他代表了另一种清醒与冷静的声音。大部分来自移动互联网的疯狂声音认为,手机浏览器将彻底不再重要,就像当初《连线》杂志提出的“Web已死,互联网永生”一样。

  两种观点的交锋,事关移动互联网从苹果模式对接大互联网概念的生态再造,因此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引发激烈讨论的设问是这样的:手机浏览器将死,APP永生?为何会出现这一伪命题,却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苹果缔造的软件商店模式,一时间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长尾经济——单个的、垂直的APP应用大兴其道,看上去似乎彻底抛弃了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浏览器。于是人们认为,在更为窄屏的手机上,通过输入方式到达互联网内容或应用,是笨拙和小众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独立客户端直达。由于其应用特征的凸现,人们将这样的独立于Web之外的APP统称为“APP”,将浏览器这一通用APP及其之上的网页应用化为另一类区别对待。

  那么,更专业一点,这样设问更加合适:“手机浏览器将死,软件商店永生?”——当门户、微博,甚至手机报都纷纷成为网络商店的下载应用,人们不再需要通用性浏览了吗?更重要的是,作为传统企业决策者,当拨出专门经费找人做苹果或者Android客户端开发时,或许应该多想一步,当PC端应用都开始回归到网页,移动互联网还会远吗?

  这才是寻求讨论的意义。

手机浏览器将死 APP永生

  谁将被谁边缘化

  4月8日早晨,UCWeb北京办公室。UCWeb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核心管理者,现为UCWeb名誉董事长的俞永福首先从开发者角度为UCWeb的远大前程提供了佐证。

  他设问:“UC今天有800多人,74%是产品技术人员。就为了做一个浏览器,用了这么多研发人员。那么应用厂商的能力建立在什么之上?”他的了解是,应用厂商现在已经走到了很痛苦的阶段,最开始都觉得十几个人就够,后来需求由简及繁,比如终端适配,发现不断需要新的工程师进来,这对于一个垂直的专业应用厂商来说是很恐怖的。这就需要用通用工具去做APP,而最通用的工具,就是浏览器。“PC上已经走过这一阶段,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他认为。

  但俞永福表示,UCWeb将来既不会做操作系统,也不会做软件商店,要专注做好手机浏览器。UCWeb认为,在终端和云端之间,UCWeb是强大的管道工,他们的任务是将PC上已有的信息,已有的平台,通过他们的管道转接到手机用户端上。看起来十分明确的定位,凸现UCWeb的宏大理想,即浏览器成为一个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并通过专注保有第一的份额。也许意识到了社交平台的巨大前景,2010年12月,UCWeb正式发布了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UC乐园,提供手机社交、LBS娱乐和手机游戏三大类服务。即使是在社交时代,手机浏览器也更容易比客户端成为用户入口。首先是用户下载习惯问题,同时,当用户需要通过不断更新下载来完成产品升级时,客户端软件的未来就将大打折扣。

  在移动浏览器市场较早占有主流地位的欧洲老牌浏览器厂商Opera,则选择了一条对于应用商店的反超之路。但这种既做浏览器又做渠道的做法,受到了渠道商的强烈排斥。上个月,Opera称在其浏览器中开发自有应用商店Opera Mobile Store。全球最大的英文软件分发平台GetJar随即宣布将Opera Mini从其跨平台应用商店中下架。所幸Opera很快搞定了这一事宜,又重返了GetJar商店货架。不过,GetJar免费提供的Opera Mini 6版本没有Opera Mobile Store商店的直接链接。对此,两家公司均未做出正面回答,只是在私下里承认了这一事实。Opera发言人称,属于该公司的收入分成与之前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动。这家有着更为深厚浏览器技术积累的公司此前还表示,不排除做操作系统。

  深入下去的观点是,当浏览器是阅读器的时候,会面临客户端挑战,当浏览器是操作系统,这一切都将不是问题。前端用Web的方式提供各种跨平台服务,后端为“云计算”,这将会是未来无线互联网的趋势。浏览器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挥HTML5的优势,那将会逐渐成为一个应用和娱乐的平台,具有免安装、安全、免更新、即开即玩的各种优势。因此,当网页应用开始取代客户端软件,并在PC上大行其道后,人们对于手机浏览器的未来有点过于悲观了。

  最后,你也许会说,离开网页的客户端软件可以让用户直接找到应用,不必在小屏幕上输入,这将大大降低浏览器访问率。但手机浏览器可以找出一堆理由反驳,比如书签,即点即用,比一个个去下载客户端方便多了。而且,即使是新浪微博,如此巨大的客户端需求,最让人懊恼的居然是,很难在客户端上找到微博删除功能,如果想要删除某条过失言论,你必须要通过浏览器去到Web版,那里的呈现,几乎与PC端一样。

  因此不管是对于开发者,还是想要借助客户端软件进入到移动互联网的传统生意而言,不必急于下判断。除了苹果,几乎所有移动互联网从业者都在倡导一个理念,智能手机将不可避免沿袭PC时代的主要特征,移动互联网也将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只要这一前提成立,浏览器就不可能被边缘化。

  HTML5机会

  开放的世界正在到来。在过去20年,移动行业一直受困于手机平台分裂性、设备技术和运营区域标准不一等问题,但新兴的HTML5技术的出现,开始让业内看到一丝曙光,不少人认为它将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自由和广阔的移动网络。HTML5的虔诚布道者笃信,这项新技术必将在两年内占胜仅限运行一个手机平台的原版应用。

  这毫无疑问将打破苹果的围墙花园模式。谷歌Chrome操作系统项目主管Sundar Pichai认同“拥有巨大优势的移动网络”终会超越原版手机应用模式的这个说法,另一名手机应用开发专家Mike Rowehl则补充表示,“我们甚至可能会忘记自己是经过了原版应用时代,才走上了移动网络之路”。

  随之而来的是开发者目标的转变。对网络内容发行商来说,HTML5的降临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这项新技术支持他们一次性开发产品,然后通过互联网浏览器传递到多个手机平台。在他们看来,HTML5技术的胜利有助于节省开发成本,以便他们将这些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其他更具创新性、生产力的项目。然后他们会认为浏览器,而不是苹果的软件商店,将会成为他们挖掘商业价值的平台,因为应用之间的数据流将会在各个平台间自由流通,而不必借助于广告中间平台。

  先行者看到的是机遇。UCWeb技术总裁,UCWeb联合创始人梁捷认为,因为在浏览器上搭建一个更强的统一应用平台,符合各方的利益。所以对HTML5的支持,将会是新型浏览器的一个趋势。“HTML5本身包含丰富的功能特性,随着主流浏览器对HTML5的支持,我预计其中相对实用的功能特性(例如视频支持、本地存储支持等),将有望在2-3年内得到普及应用,而完全替代现有标准,则肯定需要更长的时间。”他说。据他透露,UCWeb正在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浏览器产品,将会支持HTML5。Opera刚刚推出的Opera Mobile 11则宣称已可支持HTML5应用。

  但实际上,苹果谷歌亦可能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目前苹果公司都在筹备Web 应用商店,但是由于Web应用在使用体验上还没有很成熟,所以还在摸索当中。UCWeb则表示会非常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但目前没有做Web应用商店的计划。届时,Web应用开发者最终会涌向谁的平台,依旧取决于商业系统的搭建。

  还会出现一些避开浏览器的独立客户端。他们基于HTML5做网页应用开发,但依然做成客户端软件,与苹果软件商店模式对接,不走浏览器通路,比如街旁。这样,街旁用户不必通过再次下载进行产品升级,还可以全神贯注地使用街旁服务。当然,只有极少部分有望成为主流的应用厂商会这样做,大部分人也许更愿意通过浏览器进入开放的互联网世界。

  第三方浏览器格局

  因此,伴随着因特网诞生的浏览器,不仅不会死,有可能还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连苹果与谷歌这两位来自传统IT行业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领袖,都将越来越看中自带浏览器。以上结论成立的前提下,有被边缘化可能性的是第三方浏览器。过去一段时间,UCWeb就像是移动互联网乱世中的英雄,极好地满足了中低端人群需求。而在未来,随着手机操作系统从多元走向简单,随着移动互联网朝PC互联网方向对接,谷歌、苹果甚至是微软,会像在PC上一样,革了第三方浏览器的命么?

  毫无疑问,中高端用户往往会选择更为原生态的苹果或谷歌自带浏览器,以寻求与PC上网的无缝体验对接。据说,为了满足用户这一需求,苹果甚至规定开发者在应用链接到某一Web页面后,用户结束访问时直接跳转回客户端,不必停留于浏览器,甚至觉察不到浏览器的存在。要知道,这对于第三方浏览器而言是一个有些头疼的事情,它们会出于商业目的想方设法多留用户片刻。

  因此,对手机上网有着选择依赖性,渴望个性化应用的中低端用户而言,第三方浏览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用知名IT评论家洪波的话来说,就像在PC上一样,中国的浏览器市场是一个相当特色化的市场。洪波认为,“IE,Safari,Opera,这些浏览器有自己核心引擎的开发,而中国的浏览器不过是基于此上包了个壳,做了些功能完善而已。”因此,中国的浏览器,更像是一个性能优化的商业性通用平台。当360可以凭借浏览器收入上市,手机上就有机会出现更多的浏览器。

  但洪波认为第三方浏览器的前程依旧不容乐观。除了在高端市场要应对手机自带浏览器威胁,在中低端市场也要面临来自基于Android的“优化”型操作系统的排斥。比如当手机厂商采用点心操作系统,就极有可能被绑定选用自带浏览器或推荐产品,将第三方浏览器预装排挤在外。

  还有竞争对手间的市场蛋糕划分。

  在谷歌与苹果的站位下,这些第三方移动互联网软件公司都毫不犹豫地将重点放在了中低端市场。早在2008年,Opera就曾与联发科达成合作,在其芯片中集成Opera应用。UCWeb则通过与诺基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直接赢得了市场份额。但当HTC市值超过诺基亚时,就说明——诺基亚不再代表未来,甚至将成为微软战车的狙击手,选择披上IE外衣。那么,UCWeb也许需要寻找新的重量级战略伙伴,或者收购一家拥有应用渠道资源的Android平台公司,以完善平台布局。

  有必要说说Opera的进展。今年3月11日,Opera在北京宣布,与天音通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面向中国市场开发一款专门针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手机浏览器。抢占手机预装市场的目的不言而喻。作为中国最大的手机分销商,天音占据手机分销领域18%的市场份额。据说,双方未来将投入数亿美元组建合资公司。一旦成功,就或将大大威胁UCWeb的前程。但两家完全不同文化与履历的公司要组合起来应对激烈竞争,显然不是一件易事。Opera能够推翻自我重新适应中国市场么?

  至于腾讯,这个被俞永福常常提及的手机互联网第一巨头,其手机浏览器亦不可小觑。尽管除了QQ客户端,腾讯做任何一款产品都不会成为第一,未来腾讯的Q-service整体解决方案则将会是一个极富竞争性的产品。对于中低端用户而言,内置QQ可是手机的一大卖点。觉察到手机浏览器作为上网入口的重要性,这个凶猛的企业甚至不惜进入大学校园做直接推广。从2011年4月初开始,手机QQ浏览器应用创新大赛高校宣讲会在全国15所知名高校展开,与此同时应用创新大赛报名官网也面向全国所有大学生开放,并配合官方微博、新闻的大规模宣传。

  但据说业内对新近刚加入的百度与中国移动手机浏览器可完全不必紧张。百度暂时还找不到让人用其手机浏览器的理由,而中国移动手机浏览器“冲浪”,还只是一个实验性产品,尚未上升到集团战略。再说运营商自己做应用,并无成功先例。

  最终,究竟会不会出现PC端那样百花齐放的浏览器局面,还取决于一个关键问题——HTML5何时到来。由于缺乏标准,IE的一家独大使得第三方浏览器有诸多在此之上的改进空间,因此受到用户认可,当HTML5让移动互联网彻底变平后,人们还需要用不同的浏览器来消除不同的上网问题吗?

特别推荐

玩家留言 跟帖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