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阿里巴巴清理掉的有欺骗行为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数量仅有1107名,比例小到仅占阿里巴巴供应商的0.8%。换成其他公司,此种情况一般家丑不外扬, “内审”模糊处理了事而已,为什么阿里巴巴方面却对直接责任的销售人员“痛下杀手”并让高管引咎辞职呢?对此,马云在致内部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表示,“对于这样触犯公司价值观底线的行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对更多诚信客户、更多诚信阿里巴巴人的犯罪!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捍卫阿里巴巴价值观!这是公司成长中的痛苦,是发展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痛,但别无选择。”马云的行为实际上又再次敲响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成长的商道警钟。
最近,中国供应商欺骗事情,马云挥泪“斩”卫哲——阿里巴巴CEO卫哲辞职,李旭晖也辞去执行董事和首席运营官职务。
五六年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揭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寿命短”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有的企业家进行了自我反省,不少学者也作了很多探讨,揭示了不少“死因”,譬如:决策急躁、模糊、浪漫,盲目多元化,心胸狭窄、集权情结重,人才使用不当,急于两权分离造成权力失控,投机心态重、不遵守游戏规则,热衷于资本运营,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财务管理混乱,对外部环境反应迟钝,擅长官商联结、拙于创新与品牌建设……等等,但背后可能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商术发达而商道缺失。
环顾周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哪一代中国人像现在这一代那样由于缺少财富而感到极度的痛苦,没有哪一代中国人像现在这一代那样把发财的欲望膨胀到空前的状态,没有哪一代中国人像现在这一代那样毫无顾忌地追逐财富,没有哪一代中国人像现在这一代那样有那么多的发财智慧和赚钱手段。
书肆中充满了大受欢迎的权术谋略类的书籍,现实中商家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法,都让人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商术极为发达的世界。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渴望追逐财富,多想一些发财致富的点子,多运用一些谋略制胜,这本无可厚非,而且市场经济的突出功能就是通过竞争和价格信号的传递,来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新力。但是,越过法律界限,超出道义规则,一味不择手段地追逐财富,不能理性地抵御危险的诱惑,不能理性地引导自己的逐利行为,不注重以道义规则来吸引整合各种资源、合理调节分配交易中的利益,其结果就是众多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那些优秀的企业为什么能持续成长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信奉、遵循什么样的商业道德伦理准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李嘉诚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因为我公道公正,很多年来,很多机遇都是跟我合作的人送来、追来给我的。这一点是我的一个秘密。”新希望公司的CEO刘永行也说:“我严守商誉,人家就会把我看得很高,会更加信任我,
我就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从他们的言论和掌领企业的发展中,我们不是就可以发现众多深刻的成功秘诀吗?民企老板们是否都能充分体认这之中的商道内涵及其功能呢?
商道的实质内涵简单说就是:以义制利,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义利合一。其基本道理就是,以理性道义准则来规范、引导逐利行为,由此积累声誉资本,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引发更多的商机,从而可以“生利”、增加财富,由于在利益面前不会一味不择手段地追求,因而就会抵御过度的冒险和危险的诱惑,就会很少树敌,就能寻求与交易各方共赢的结果。即使不能共赢,那也应该是以公正的规则公平竞争,择优胜出。这样,个人或企业就拥有很高的信誉度,就会“义利合一”,就成为愈加受人尊重的商人或企业,由此可以带来新的资源和商机,进入人生事业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诚然,人们可能会说,我愿意遵守商道,但是不讲商道的人太多了,结果我讲商道就会吃亏。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是,人人不讲商道的交易是无法达成的。因为人人都在时时刻刻地提防,防止自己吃亏,因而交易成本特别高,结果是人人都不能获利,人人的事业都得不到拓展。俗话说,你能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于是可发现,真正注重和遵奉商道的人或企业赢得了信任和商机,吸引和整合了资源,能从困境中走出来,能从逆境中突围,能获得更强的持续成长的能力。遵守信奉商道的人有时难免吃亏,但他越来越能够识别那些不守信用的人或企业,避免同他们做生意;有头脑的素质高的企业家会逐步联合起来,制定制度规则,对那些破坏本地和行业商业信誉、从而影响他们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不守商道的个人或企业实施惩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会更加重视商道的价值,那些信用、声誉不好的个人或企业被市场淘汰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意识到商道的重要性,已带领企业进入到商道建设阶段。这个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重视信用、声誉资本积累;商业道德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日益浓厚;重视义利合一为基础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建设;注重打造幸福企业,更关注员工的成长,让更多的员工能合理分享企业的收益。这几点代表着当代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新阶段,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真正根基,是企业长期可持续成长的生命线。越是尽快进入这个阶段的企业,就越有能力跃出“短命”的陷阱。